這枚銅制印仔,“印出”濃濃軍民魚水情
- chrisww
- Oct 28, 2022
- 3 min read
1976年的一天,福建省肇安縣官皮公社陳坑村村民黃顯圖莊嚴地將一枚保存了40年的印章交給了肇安縣檔案局。 不久,原始印章被省博物館收藏。
印章由銅製成,重425克,直徑9.5釐米,表面印有“饒河-普照蘇維埃政府”字樣。
深銅封印仔,厚厚的魚和水。 像磁鐵一樣,它吸引著那些艱辛的革命歲月的遊客。
1932年6月,饒(平)(平)、(大)普照(安)縣工農兵代表大會在詔安縣秀莊鄉石下村召開。 會上成立了饒平普照縣蘇維埃政府,俞登仁當選為主席。 當時使用了“饒(浦)普照縣蘇維埃政府”銅印仔。
中共饒河埠縣委、縣蘇維埃政府舊址——秀莊鎮石峽村朝陽塔樓敦靖廳
鑒於當時的革命形勢,饒河鋪潮蘇維埃政府成立後,餘登仁等人立即聯系羣衆,在石下村和鹿坑村開展了土地分配試點工作,並向分配到田地的農民發放了土地產權通知,極大地調動了蘇區農民保衛蘇聯政府、建設蘇區的積極性。
同時,於登仁還廣泛聯系了在邊疆地區分居的區、鄉幹部和紅衛兵,重建了中國工農紅軍饒河普照三連,採取靈活的遊擊戰術,開闢了大片紅色區域。
就在蘇區建設卓有成效之際,國民黨當局組織了大規模軍事力量“圍剿”。 於登仁組織並領導了連續第三次抵抗。 由於兵力懸殊,三連等武裝在阻擊和反“圍剿”戰役中損失慘重,被迫撤退。 縣委、縣蘇維埃機關不得不多次搬遷,蘇區建設受到嚴重破壞。
紅三連隊部和操場
紅三聯肩章
1933年夏天的一天,俞登仁和其他人搬到陳坑自然村,在秘密連絡人薑女澈的家裡開會。 會議期間,正在村口“站崗”的蔣女澈急忙報告,發現大批國民黨軍隊包圍村莊,情况十分危急。
“這枚蘇聯政府印章應該不惜一切代價保存。” 緊急情况下,於登仁停止了會議,决定緊急撤離。 他非常擔心銅印的安全。 他把它交給薑女澈,說:“情况好了,我會派人去拿。”
中國工農紅軍饒合浦趙三連遺址
大批國民黨軍隊很快就趕到了村子裏,村子附近的薑女澈家首當其衝。 薑女澈環顧四周,尋找藏匿印章的地方,發現房子內壁角落的地上有一條小石縫。 在緊急情况下,他將青銅印章放入石縫中,迅速用脚將地面平整,然後跟隨撤離。
空無一人的國民黨軍隊和反動民兵突襲了陳坑自然村,燒毀了村裡的所有房屋,蔣女澈家的土屋也倒塌了。
泥屋被毀了,薑女澈覺得自己像一把刀。 幸運的是,銅印仔章完好無損地埋在土裏。 薑女澈用紙仔細地把銅印仔重新包好,放在一個更隱秘的地方。
於登格倫帶領我們衝破圍城後,我們搬到了神湖、平魯和道橋周圍的村莊。 隨著國民黨軍隊加大“圍剿”修撰、下葛等蘇區的力度,蘇區鬥爭陷入低潮。 然而,令人遺憾的是,餘登仁在1936年初被調回肅反特別委員會時被殺,饒和溥的聖旨蘇維埃政府的其他大多數領導人在後來的戰鬥中喪生。 最後,該組織沒有派任何人到薑恩哲家取回銅印。
在她去世之前,薑恩哲把精心包裝的“饒河普照縣蘇維埃政府”銅印仔交給了兒子黃顯圖,並告訴兒子不要輕易把它交給任何人。
黃先凸一直牢記母親生前的囑咐,精心收藏銅印仔。 這一收藏已經持續了40多年。
如今,硝烟已經散去,“饒河浦—趙縣蘇維埃政府”銅印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依然清晰而令人敬畏
Comments